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我校成功举办“I-IDC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研修班
发布时间:2024-12-03   作者:

2024年11月11日至30日,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与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再次携手,共同举办了“I-IDC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研修班”培训。我校23名教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期培训。教育部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向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授牌为虚拟教研室的 “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示范实践基地”。

本次研修班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帮助教师们理解和掌握PBL(问题式)、PtBL(项目式)、IDL(跨学科)三种教学创新设计。11月11日-11月26日,参训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完成“PBL、PtBL与IDL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教学目标与评价环节设计”等7个主题的讲座学习,并完成课程的初始化设计,为线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线下“I-IDC课程教学创新设计训练营”于11月29日-30日进行,教研室郝莉、宋爱玲、郭永春、李君、杨乃琪、孙燕云六位专家采用“教客松(Teckathon)”方式引导老师们学习。郝莉教授将教学创新设计训练营的核心理论进行梳理,重点强调“PBL、PtBL与IDL”三种教学模式在设计环节中大概念、大技能及核心表现性任务的重要性,并通过教学评估的原则解析引导老师们完成自评估设计;郭永春副教授引导学员们结合自己课程将三维度教学目标、课程大概念、核心表现性任务、手工制品进行整理,开启课程设计;杨乃琪老师通过生成式AI带领老师们将课程设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完成框架设计;孙燕云副教授、李君老师、宋爱玲教授分别从PBL、PtBL、IDL设计步骤介绍课程示例以引导老师们完成模块设计。老师们尝试以PBL基本设计原理重构课程,通过专家引导、小组协作、启发式答疑、交流分享等方式,基于IFMOS设计原理成功完成了课程的初始化设计、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原型设计,并汇报展示了通过教学新理论、新方法迭代或重构的课程成果。

 此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对PBL、PtBL、IDL的核心理念和实施策略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明晰了课程创新设计的IFMOS五步法,让老师们在教学创新设计的道路上新增了专业支撑。此外,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示范实践基地”在成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落成将长期助力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与其他高校教师一起不断进行教学探索,碰撞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参培老师纷纷反馈此次培训在教学能力提升上收获颇丰,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框架,掌握到科学的教学创新设计原理与方法,誓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持续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开拓进取,不懈探索。

据悉: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首批试点建设项目。教研室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共创、共建理念,着力推进建设以问题池与知识库建设为核心的"智能基座",构建"智慧教研室+虚拟教师书房+教学创新实验室"三位一体的智能教研空间平台,打造"个性化+规模化"的智能教研服务定制平台,形成跨校际、跨学科团队和组织运行机制,持续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为教师适应未来学科发展提供全面资源支撑与数字化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