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遴选第二批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通知》(川教函[2019]319号)通知精神,学校组织该项推荐评审工作。先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任务
工作室和平台由省教育厅审核认定,建设周期为 3 年。
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每年进行不少于 4 周的团队研修,开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衔接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法及数字化资源研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研科研项目交流与合作等。
平台的主要任务是每年进行不少于 4 周的团队研修,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
二、遴选范围
第二批工作室和平台不限专业范围。其中,工作室重点向能源动力与材料、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水利、新闻传播、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专业类领域倾斜。
三、申报条件
(一)工作室申报条件。
1.每个工作室原则上由 1 名主持人和 14 名中高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中职教师人数占比不少于 30%);
2.工作室申报专业应紧密结合我省主导产业,体现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服务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
3.工作室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2)原则上从事本专业工作 8 年以上,年龄不超过 57 周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教育教学或本专业教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具备“双师”素质的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
(3)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需至少具备 1 项下列条件:近 5 年内,有 1 年以上(可累积计算)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每 2 年在企业参加不少于 2 个月的专业实践;近 5 年内,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近 5 年内,指导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曾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获得专利等;
(4)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需至少具备下列 1 项条件:近 5 年内,获得不少于 1 项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组织评选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或获得不少于 1 项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组织评选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成果一等奖;正式出版本专业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1 部及以上,或主编、参编正式出版的省级及以上所从事职业教育专业统编教材 1 部及以上;近 5 年内,在 CN 学术期刊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3 篇及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
(二)平台申报条件。
1.每个平台原则上由 1 名主持人和 14 名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人数占比不低于 10%);
2.平台申报专业应重点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体现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
3.平台主持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2)原则上从事本专业工作 8 年以上,年龄不超过 57 周岁,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教育教学或本专业教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3)具有绝招绝技,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需至少具备1 项下列条件:近 5 年内,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省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近 5 年内,指导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省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曾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获得专利等;
(4)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材料报送要求
《四川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申报书》(附件 1)、《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申报书》(附件 2)、和《申报信息一览表》(附件 3),纸质材料一式四份(其中一份二级单位签字盖章);主持人学历、职称、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获奖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二套(其中一套二级单位签字盖章)。以上材料请于2019年7月2日中午以前报送至行政楼219室。
电子版发送至电子版发送cdrsc_szk@cdu.edu.cn。
联系电话:84616355;联系人:曾老师。
附件: 1.四川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申报书
2.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申报书
3.申报信息一览表
人事处 教务处
2019年7月1日
附件1:gongzuoshi.docx (21.35k)
[下载] 附件2:chuangxinpingtai.docx (21.40k)
[下载] 附件3:yilanbiao.docx (18.11k)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