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特聘副研究员赵克雷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14.174)上发表了题为“TesG is a type I secretion effector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at suppresses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during chronic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特聘副研究员赵克雷团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西坤副研究员团队、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修月教授团队合作完成。这是我校教师文章首次在Nature系列子刊发表。
该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利用不同的胞内代谢和毒力系统来导致急性和慢性肺脏感染。在慢性肺脏感染中,铜绿假单胞杆菌可通过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系统调控一种命名为TesG的毒力因子的合成,而后通过I型分泌系统Tes-T1SS将TesG蛋白分泌到细菌胞外环境。将该毒力因子敲除后,铜绿假单胞杆菌导致小鼠慢性肺脏感染的能力显著降低。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TesG蛋白可由真核细胞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巨噬细胞胞内,通过竞争性抑制真核细胞small
GTPase家族蛋白(如RhoA)的激活,从而抑制下游一系列的细胞炎症反应如炎症细胞的汇集、巨噬细胞细胞骨架的重排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该研究揭示了一种由铜绿假单胞杆菌I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新型毒力因子TesG,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细菌性慢性肺脏感染的形成和维持,也进一步证实了真核细胞small
GTPase在病原菌-宿主互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示抑制TesG的产生或干预TesG对small
GTPase的抑制可能为治愈铜绿假单胞杆菌导致的慢性肺脏感染提供临床治疗新手段。
近年来,川抗所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转型升级,科学研究从以产业化研究为主的单一发展逐步发展为以产业化研究为特色,前沿基础研究相辅并进的发展新态势,为药学博士点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重大项目和特色科研平台建设等构筑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全所博士人数较五年前翻了五番,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优势进一步突显,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18-0322-4
赵克雷,博士,2014年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就职于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菌耐药性及致病机制,病原菌群体效应及新型小分子抗菌药物的开发及应用。发表SCI论文1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